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建造,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法,完成安排结构和作业流程的优化重组,进步服务功率。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电子政务发挥了哪些效果?未来还有哪些当地需求改进完善?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
汪玉凯:疫情期间,中心各个部分、当地各级政府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发挥了四方面的效果。
——1月20日开端,各地经过政府门户树立的疫情信息发布途径,为当地民众了解本地疫情、政府抗疫行动、相关布置等供给了重要的信息途径。
——凭借各地这几年树立的大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法,对及时阻断疫情传达、阻隔密切接触者供给了精准的数据,争取了时刻。
——各地使用电子政务服务途径,为民众供给林林总总的便民服务,使许多大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取得政府的相关服务,这对削减人群外出活动添加感染危险,舒缓大众的心情,消除社会的惊惧发挥了重要效果。
——在复工复产中,电子政务为各类市场主体供给了许多高效快捷的服务。比方,国务院办公厅依托全国政务一体化途径,在新年期间火速开通了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供给服务的通道,包含方针服务、就事服务以及咨询服务,促进了复工复产。
不过,此次疫情防控也反映出电子政务存在的一些短板。比方,在疫情爆发初期,流行症直报信息化体系没有充沛发挥效果。别的,在疫情应对过程中,部分数据在部分间同享受阻、一些使用体系不能及时回应大众的诉求。以武汉医疗服务为例,假如病患在就诊前能够遍及完成网上预定,医院和相关部分能及时进行信息搜集概括,展开分时段就诊等,就能够大大进步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防止大批患者涌向医院导致穿插感染。这些问题阐明,在管理才干大考面前,电子政务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方面。
汪玉凯:经过多年建造,我国电子政务开展全体看仍是比较快的,对改动政府职能,进步政府公共服务才干和管理水平都发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政府结构由物理的碎片化到虚拟空间的全体性改动。碎片化的政府使政府为企业、老百姓就事带来极大不方便。而电子政务使物理形状的碎片化被网络空间的全体性、无缝对接所代替。这就有或许从根本上改动政府的服务形式和管理方法。
二是政府管理由关闭到敞开的改动。电子政务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经过政府门户网站能够及时发布政府的各类信息,进步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公权力运转在阳光之下,承受公民大众监督。
三是政府的内部管理由部分协调到全体协同改动。经过大数据的使用和信息资源同享途径等的构建,有或许完成跨部分的全体事务协同,能够削减部分之间的扯皮、推诿,大大进步行政功率。
四是政府运转从传统的手作业业到智能才智的改动。政府现已摆脱了手作业业的形状,正在向智能化、才智化的方向开展,比方这几年来,全国4300多个政务服务中心,经过大力推广“互联网 政务服务”,发明了许多新的服务方法,如“最多跑一次”“不碰头批阅”“一网通办”等,极大当地便了企业、民众,也对改进营商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汪玉凯:跟着5G年代的到来,未来电子政务将朝着数字政府的方向不断推动。这对提高国家管理才干必将发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全国许多当地政府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数字政府开展规划,树立相应的推动机制。整体看,电子政务应在多个方面发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为改进营商环境供给保证;持续提高“互联网 政务服务”效能,为大众供给愈加快捷的服务;人工智能在电子政务中得到充沛使用,特别在交通、环保、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范畴有新的打破;政务大数据被进一步开发使用,加快数据交融;协同政务完成新打破,放管服变革将持续发力;环绕政务信息化的环境建造进一步取得改进,包含安全、法治、标准化等。
现在看,限制我国电子政务开展的最大问题还主要在体系和机制方面,即互联互通难、数据同享难、事务协同难。如何将“三难”变为“三通”即网络通、数据通、事务通,是一个亟待处理的问题,直接影响全国政务一体化途径和全国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构建。只要处理了这些体系机制方面的妨碍,跨层级、跨部分、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途径才干真实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效果。